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上一次修改主题: 2012-03-27

修改现有的 SIP 响应代码转换规则。通过这些规则,管理员可以将值介于 400 和 699 之间的 SIP 响应代码映射到 Microsoft Lync Server 2010 使用的值。

语法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Identity <XdsIdentity>] [-Confirm [<SwitchParameter>]] [-Force <SwitchParameter>] [-Priority <Int32>] [-ReceivedISUPCauseValue <Int32>] [-ReceivedResponseCode <Int32>] [-TranslatedResponseCode <Int32>] [-WhatIf [<SwitchParameter>]]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Confirm [<SwitchParameter>]] [-Force <SwitchParameter>] [-Instance <PSObject>] [-Priority <Int32>] [-ReceivedISUPCauseValue <Int32>] [-ReceivedResponseCode <Int32>] [-TranslatedResponseCode <Int32>] [-WhatIf [<SwitchParameter>]]

详细说明

SIP 中继提供了一种将 IP 电话 (VoIP) 网络(例如,企业语音)与公用电话交换网 (PSTN) 连接起来的方法。在 Lync Server 2010 中,中介服务器使用中继对等方与 PSTN 网络进行交互。在 PSTN 网络上,传出呼叫失败时,会自动生成 ISDN 用户部分 (ISUP) 原因代码。例如,PSTN 网关可能会发送原因代码 34,指示不存在可用于完成呼叫的任何电路或信道。当中介服务器中继对等实体接收到该 ISUP 原因代码时,会将该代码转换为 SIP 响应代码,然后自行将其发送到中介服务器。接下来,Lync Server 会使用这些响应代码做出其出站路由决定。例如,可能会自动为发生故障的网关分配一个优先级较低的状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使用发生故障的网关,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成功完成呼叫的几率。

但是,并非所有网关都会将建议的 ISUP 原因代码用于 Lync Server 使用的 SIP 响应代码映射。对于这些网关,管理员可以使用 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cmdlet 将网关 SIP 响应代码(如果提供了 ISUP 原因代码,则结合该代码)映射为 Lync Server 使用的 SIP 响应代码。例如,网关可能会将 ISUP 原因代码 34(“没有可用的电路/信道”)映射到 SIP 响应代码 486(“此处正忙”)。根据响应代码 486,Lync Server 的出站路由逻辑将不会尝试查找新网关以完成呼叫。

但是对于 Lync Server,应将 SIP 响应代码 486 映射为 SIP 响应代码 503。响应代码 503 会触发 Lync Server 的出站路由逻辑中的重试机制;这意味着系统将尝试查找其他网关以完成呼叫。要处理这种情况,可以创建转换规则,将 ISUP 原因代码 34 和 SIP 响应代码 486 的组合映射为 SIP 响应代码 503。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提供了一种用于修改先前配置为在组织中使用的任意转换规则的方法。

谁能运行此 cmdlet:默认情况下,以下各组的成员有权在本地运行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cmdlet:RTCUniversalServerAdmins。要返回分配了此 cmdlet 的所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角色列表(包括您自己创建的任何自定义 RBAC 角色),请从 Windows PowerShell 提示符处运行以下命令:

Get-CsAdminRole | Where-Object {$_.Cmdlets –match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参数

参数 必需 类型 描述

Identity

必需

Xds 标识

要修改的转换规则的唯一标识符。转换规则的 Identity 由两部分组成:配置规则的范围以及创建规则时向其给出的名称。例如,在全局范围内创建的名为 Rule404 的转换规则的 Identity 将类似于这种形式:global/Rule404。

Instance

可选

整数

允许您将对对象的引用传递到 cmdlet,而不是设置单个参数值。

TranslatedResponseCode

必需

整数

ReceivedResponseCode 和/或 ReceivedISUPCauseCode 应转换为的 SIP 响应代码的值。转换后的响应代码可以是 400 到 699 之间(包含边界值)的任意整数值。

Priority

整数

转换规则的相对优先级。规则按照为其分配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处理;第一个要处理的规则的优先级为 0;第二个要处理的规则的优先级为 1,依此类推。

ReceivedISUPCauseValue

可选

整数

ISDN 用户部分 (ISUP) 代码的值,必须在网关响应 INVITE 消息时所使用的 SIP 响应消息中存在。 值 -1 表示执行转换规则时仅会使用 SIP 响应代码,将忽略 ISUP 原因代码。

ReceivedResponseCode

可选

整数

网关在响应 INVITE 消息时所使用的 SIP 响应代码的值。响应代码可以是 400 到 699 之间(包含边界值)的任意整数值。虽然 cmdlet 接受小于 400 的整数值,但不会将其视为最终响应。因此,始终不会使用该转换规则。值 0 表示执行转换规则时仅会使用 ISUP 原因代码,将忽略 SIP 响应代码。

Force

开关参数

禁止显示运行此命令时可能出现的任何非严重错误消息。

WhatIf

开关参数

描述如果执行命令会发生什么情况(无需实际执行命令)。

Confirm

开关参数

在执行命令之前提示您进行确认。

输入类型

Microsoft.Rtc.Management.WritableConfig.Settings.TrunkConfiguration.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Decorated 对象。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接受通过管道传递的 SIP 响应代码转换规则对象的实例。

返回类型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不会返回任何对象或值。此 cmdlet 会修改 Microsoft.Rtc.Management.WritableConfig.Settings.TrunkConfiguration.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Decorated 对象的实例。

示例

-------------------------- 示例 1 ------------------------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Identity "PstnGateway:192.168.0.240/Rule404" -ReceivedISUPCauseValue 477

示例 1 中显示的命令修改 Identity 为 PstnGateway:192.168.0.240/Rule404 的转换规则的 ReceivedISUPCauseValue 属性。

-------------------------- 示例 2 ------------------------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Identity "PstnGateway:192.168.0.240/Rule404" -Priority 0

在示例 2 中,Identity 为 PstnGateway:192.168.0.240/Rule404 的转换规则标记为最高优先级规则,这表示会首先处理该规则。这是通过将优先级设置为 0 实现的。

-------------------------- 示例 3 ------------------------

G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ReceivedISUPCauseValue -1

示例 3 说明如何将配置为在组织中使用的所有转换规则的 ReceivedISUPCauseValue 属性设置为 -1,这将导致在转换规则时忽略 ISUP 原因代码。为执行此操作,该命令首先调用不带任何参数的 G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以返回当前正在使用的所有 SIP 响应代码转换规则的集合。然后,将该集合通过管道传递到 Set-CsSipResponseCodeTranslationRule cmdlet,后者将修改该集合中每一项的 ReceivedISUPCauseValue 属性。